皇家与民间,代际亲情普遍存在。以康雍乾三代为例,康熙帝偏爱其嫡长孙弘皙;雍正帝则钟爱嫡长孙永琏;至于乾隆帝,他最为疼爱的却是长子永璜的次子绵恩。
弘历共有17子,绵恩作为他的皇次孙,年纪却比长孙小了一个月,实际上算是他较早的孙子之一。在这众多孙子中,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个儿子。乾隆在37岁时迎来了嘉庆的出生,然而,他生育嘉庆之时已经年满50岁。据此来看,绵恩比他的皇叔嘉庆还要年长13岁。
乾隆年间,弘历最钟爱的皇子起初是次子永琏,继而又偏爱永琪,最终将永琰视为心头所好。这主要是因为前两位皇子不幸英年早逝。至于孙辈之中,他尤为宠爱绵恩。
由此可见,乾隆的哪些做法能够看出来对这位皇孙是偏爱呢?
一:八岁皇子皇孙射箭比赛百发百中被赏黄马褂。
坦白讲,绵恩刚降生之际,皇长子永璜尚在人世,然而他却是父皇并不钟爱的皇子。然而,令人惋惜的是,仅仅三年之后,永璜便因抑郁而离世,这让父皇深感悲痛。此后,父皇将所有的关爱与呵护都倾注在了那两位年仅三岁的皇孙身上。
绵德与绵恩均被乾隆抚养长大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兄弟二人的差异愈发显著。
绵恩年方八岁,乾隆皇帝举办了一场皇子皇孙共射箭的竞技活动,众多皇孙与皇子均参与了其中。绵恩在此次比试中展现出了精湛的射术,每一箭都命中靶心,乾隆皇帝对此甚是欣慰。随后,他打算赐予绵恩一件黄马褂作为奖励,然而遗憾的是,没有适合孩子的尺寸,无奈之下,只能将一件成人尺寸的黄马褂披在了绵恩的身上。
自那时起,乾隆便对这位皇孙情有独钟,而嘉庆帝尚未降临人世。
二:二十岁被乾隆委任统领火器营。
自始至终,清朝八旗兵的管理权牢牢掌握在皇帝、亲王以及心腹大臣等少数人手中。此外,火器营的职位同样举足轻重,皇帝绝不可能将其交予普通人掌管。
在1767年,绵恩正值二十岁之年,皇祖便将火器营交托于他,显然对这位皇孙寄予了深厚的信任,若换作绵德,恐怕未必会委以重任。
三:三十岁袭郡王爵位,46岁晋封亲王爵。
永璜在23岁时不幸离世,乾隆帝在他逝世后追赠其亲王封号。长子绵德继承了郡王的爵位,而次子绵恩则并未获得任何爵位。然而,绵德因与大臣交往过密而失去了郡王的爵位,随后绵恩被册封为郡王,并最终晋升为亲王。这充分表明了乾隆帝对这位皇孙的特殊宠爱。
四:乾隆朝多个重要岗位磨炼。
通常情况下,皇室子孙大多不在朝廷中担任实质性职务。然而,针对绵恩这位皇孙,乾隆帝特意着手培养,期望他能够成才。
他在乾隆年间身兼数职,职位显赫,诸如九门提督、宗人府主事、健锐营统领、八旗事务掌管、阅兵大臣以及内务府要职等。这些岗位的历练让他脱颖而出,成就了一名杰出的皇孙。他的才华横溢,不仅同辈的皇孙难以望其项背,即便是乾隆众多皇子中也鲜有能与他相提并论的。
五、原本打算将绵恩封为皇太孙,但在绵恩与永琰之间挑选继承人时,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。
那么,最能体现乾隆喜爱这位皇孙的就是在选择继位人。
乾隆帝欲册立皇太子之际,可供挑选的皇子寥寥无几,仅存四人。经过层层筛选,永琰略显突出,但若与康熙帝的子嗣相较,仍属平凡之辈。
此刻,弘历心中不禁想起了皇孙绵恩,这位皇孙在各方面都显著超越了其他皇子,自然也比永琰更为杰出。
永琰年纪稍长,经验亦更为丰富,才华横溢,然而之所以如此,仅仅是由于辈分的因素。此外,乾隆皇帝早年曾明确表示,不应效仿明太祖朱元璋立皇太孙的做法,认为这并非恰当之举。
经过深思熟虑,最终并未将立绵恩为皇太孙,然而从这一决定中,我们能够明显看出绵恩的非凡才能,以及皇祖对他特别的青睐。绵恩在众多皇孙中位居第二,以至于无人能出其右,无人能成为第一。
尽管弘历拥有十七位子嗣,然而众多优秀的儿子不幸早逝,他的生育能力相较于皇祖康熙有所不及。因此,基于与孙辈的亲密关系,弘历将关注点转向了自己的皇孙,即便没有正式立他为皇太孙,他也决心将其培育成为最杰出的辅政之才。
参考资料:取材于网络
图片材料来源于网络
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